中国鼠疫历史悠久,据伍连德考证,公元前5 世纪至3 世纪,即春秋战国时期就有鼠疫的流行,《黄帝内经》中记述了恶核病,就是针对腺鼠疫的科学描述,这在医学史上也是最早的记录之一。我国鼠疫有确切记载的最早年代是1644 年,山西省潞安( 长治) 曾有鼠疫发生,迄今历时360 年。
据不完全统计, 1644 ~ 1949 年在全国20 个省( 自治区)549 个县( 市、旗) 流行鼠疫179 年次,共发生人间鼠疫病例2 598 794人,死亡2 399 400 人。20 世纪初期到新中国成立前,我国鼠疫发生过几次大的流行, 1901 ~1903 年,南方家鼠疫源地每年死于鼠疫50 000 ~ 80000 人; 1910 ~ 1911 年,东北肺鼠疫大流行,波及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东等省( 自治区) ,死亡60 000 ~ 70 000 人; 1917 ~ 1918 年,内蒙古西部及山西等地肺鼠疫大流行,死亡14 000 余人; 1920 ~ 1921年,东北肺鼠疫大流行,死亡8 500 余人; 1928 ~ 1931年,内蒙古、山西、陕西等省( 自治区) 鼠疫大流行,死亡近5 000人; 1947 ~ 1948 年,东北及内蒙古鼠疫大流行,死亡达30 000 人。
新中国成立后,党和政府对鼠疫防治工作高度重视,采取了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,使鼠疫的发病数大幅度下降, 1950 ~ 1954 年,发生人间鼠疫病例6 868 人,年均1 373. 6 人; 到1955 年,我国基本控制了人间鼠疫的流行, 1955 ~ 2012 年,全国共发生人间鼠疫病例1 556 人,死亡496 人,病例分布在吉林、云南、贵州、广西、甘肃、西藏、青海、宁夏、内蒙古、新疆、四川11 个省( 区) 114 个县。